诚信为本,市场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...

公司动态

博鱼毕节市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

  毕节产茶历史悠久,种茶产茶的历史距今至少已有2100多年,所产的“金沙清池茶”“大方海马宫竹叶青茶”“纳雍姑箐茶”等历史上都曾被朝廷列为贡茶珍品,享有盛誉,近代中国茶圣、著名茶学专家陈椽先生赞誉毕节茶为“高原佳茗、茶族奇葩”,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价值。为加快毕节茶产业发展步伐,加速推动全市茶产业提级增效,2023年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毕节市茶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:

  近年来,毕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工作,建立“市领导领衔、专班化推进”的工作机制,全力推动茶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。一是茶规模不断扩大、茶品质不断提高。全市上下有力有序推进茶产业发展规模,全市现有茶园面积100.5万亩,投产茶园46万亩,2023年茶叶产量2万吨、产值47亿元;建成30万亩以上茶生产县1个(金沙县),10至20万亩的茶生产县2个(七星关区、纳雍县),初步形成以纳雍县为中心的“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”、以金沙县为中心的“中国贡茶”、以七星关区为中心的“中国古树茶”、以威宁自治县为中心的“乌撒烤茶”、以织金县为核心的“高氨基酸茶”生产基地。同时,充分依托毕节茶地处茶树原产地区域,高海拔、低纬度、寡日照、多云雾的自然条件,积极发挥茶树新梢持嫩性强、鲜叶内主要营养物质含量高的优势,大力推进制博鱼茶业发展,所制茶叶呈现出芽叶肥壮、香高馥郁、鲜爽醇厚、清新怡神、汤色明亮、回味悠长的品质,特别是水浸出物含量超40%,在全国处于一流水平,茶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。二是茶品牌知名度、美誉度大幅提升。近年来,全市积极打造“太极古茶”“金沙贡茶”“纳雍古树茶”“威宁乌撒烤茶”“大方海马宫”等企业品牌,积极培育“贵茗”“府茗香”“清水塘”“大自然”“乌撒”“创钰”“仁达”“梦樵”“草海”等9个贵州省著名商标。毕节茶企送评的红茶、绿茶、黄茶等多支茶品,先后荣获世界红茶金奖、省内外“茶王”奖、特别金奖等80多项殊荣,其获奖等级和获奖数量位列全省第一。纳雍、金沙、七星关三县(区)分别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“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”“中国贡茶之乡”“中国古茶树之乡”。今年4月,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举办的首届贵州古茶文化节系列活动,以“露天电影”为载体宣传推介“太极古茶”,毕节“露天电影”火爆出圈的同时,推动毕节茶的知名度、美誉度大幅提升。三是经营主体不断壮大、加工能力不断增强。全市培育茶叶生产企业105家(其中: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、省级龙头企业15家、市级龙头企业20家),有加工能力的74家,茶叶机械生产企业1家,建成清洁化生产线条;培育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74家,有加工能力的65家。特别是金沙县将茶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重点发展,召开茶产业发展大会,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组长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组长的“金沙县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”,出台《金沙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,建成茶园34.8万亩,投产茶园16万亩,产值15.9亿元,有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,连续六年获得中国产茶重点县域称号,在第十九届中国博鱼茶业经济年会上,贵州金沙贡茶博鱼茶业有限公司获得2023年度重点茶企称号。四是营销渠道不断畅通。积极打通销售渠道和途径,在全市开展毕节茶叶进酒店、进餐馆、进超市、进机关等活动,积极采取直播带货、短视频展示、电商平台等多种方式和渠道,稳定和拓展茶叶销售市场,畅通产销衔接路径。2023年建立省内销售点212个,浙江、广州等省外销售点56个,进商超系统数40个,销售茶叶0.9万吨,销售额达23亿元。五是茶文旅融合迅速发展。大力发展茶园生态观光、休闲和茶叶农耕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,形成了贵州乌撒世界海拔最高茶园、百里杜鹃万亩茶海观光基地、中国最美纳雍骔岭高山有机茶园、七星关拱拢坪茶旅康养基地、织金县乌蒙利民观光茶园等以茶为主的乡村旅游示范点10余个,不断推动形成以茶促旅、以茶融文、茶旅融合、茶文融合的“毕节茶+”发展格局。

  通过到陕西咸阳、河南信阳、湖北赤壁等地考察学习,外地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做法值得毕节结合实际学习借鉴,对毕节发展茶产业具有良好启示。一是科技赋能,标准化生产是基础。陕西省咸阳市大力建设完善茯茶保护传承体系,对茯茶制作的传统技法进行再挖掘,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,发挥科技力量打造百亿级茯茶产业集群。二是融合提质,链条化扩展是重点。河南省信阳市积极推动茶旅融合,大力完善茶产业发展链条,相继建设“十大茶坊”项目,打造百里茶廊休闲体验游线路,推行特色茶旅融合新体验项目,形成信阳旅游新名片;三是开拓创新,市场化发展是关键。湖北省赤壁市立足青砖茶历史悠久的优势,加大科研力度,推动技术创新,全面加大市场化发展力度,锚定找准市场需求,生产出品种丰富的茶食品、茶饮品、茶日化,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。四是高度重视,政策化引导是保障。湖北省出台茶叶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优化等“茶十条”措施,推动楚茶迅速崛起;云南省景洪市始终把茶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抓,出台茶产业发展指导意见,利用丰富的古茶树、古茶山、大渡岗万亩茶园等资源,打造集茶文化、茶体验、茶商贸于一体的茶文化经济。

博鱼毕节市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(图1)

  茶叶生产成本高,由于土地流转费高、机械化水平低、人工管护费高等因素制约,导致毕节春茶茶青采摘成本为400元/公斤左右;茶叶单产水平低,茶叶(干品)单产32.92kg/亩,低于全省其他市州;茶叶利用率低,夏秋茶茶青下树率低,全市主要以生产名优茶(春茶)为主,生产夏秋茶为辅,制约毕节茶产业发展。

  全市有加工能力的企业和合作社共139家,但大部分经营主体加工机具配置不够、科技赋能不到位,加工能力较弱,茶叶精深加工能力不足,仍以低水平同质化加工为主;产品品种单一,以春茶为主,夏秋茶资源开发利用不足,茶饮料、茶食品及其它衍生产品的开发严重不足,没有产生其他附加值。

  。全市茶叶品牌繁多,但没有统一的公共品牌,没有打造出一个能在全国叫得响、卖得好、价值高的大品牌;企业对投入区域公用品牌商标宣传意识淡薄,总突出自己企业个性;各茶企茶产品包装种类多,生产标准不统一,营销模式单一,拓展市外市场能力弱,时常出现产品积压滞销现象。

  全市茶企抱团发展、共赢意识缺乏,业内交流少,没有形成全市“一盘棋”发展格局;龙头企业不强,带动作用发挥不够,茶企在产业链中各自为阵、分散经营,没有形成规模效益;全市尚未制定统一的地方标准,市场影响力有限,产品销售无法有效打开市场。

  除金沙县外,其他县区对茶产业化发展重视程度不够,在茶产业化发展规划引导和政策帮扶、资金支持等方面不足;人才力量薄弱,全市业务主管部门仅有茶叶产业从业人员18人,仅8人是茶叶专业毕业,全市多数茶企(专业合作社)没有专业技术人才,专业销售人才缺乏;各级茶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好;宣传经费投入少,宣传形式较为单一,缺乏整体高层次策划和持续宣传推介。

 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“三茶”(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)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,抢抓机遇,把毕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高山生态茶和优质古树茶生产基地。二是在毕节茶文化上守正创新,深入挖掘毕节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底蕴博鱼boyu体育,坚持以文化赋魂,发挥我市茶生态优势,挖掘毕节的良好生态资源,大力发扬毕节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优势。三是强化茶科技支撑,大力引进茶叶专业技术人才,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。如,加大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及省内高校的合作,全面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,将茶产业发展成为毕节发展的新优势。

  一是发挥品种优势,加大对毕节古茶树珍稀品种的保护和开发,促进古茶树资源合理开发利用,切实彰显古茶树文化魅力。二是提升茶品质,对标“三北”(西北、华北、东北)绿茶市场、广东红茶销区市场需求,不断研究和优化生产工艺,充分发挥毕节高山生态茶品质优势。三是打造茶品牌,以“贵州绿茶”省级公用品牌为引领,谋划推出毕节茶区域公用品牌,推进“太极古茶”“金沙贡茶”为主的区域公用品牌创建,为茶企创建产品品牌提供更好的基础,引领全市茶产业发展,持续办好“古茶文化节”“贡茶文化节”等茶事活动,持续扩大毕节茶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
  一是持续推进春茶特别是绿茶生产,提高夏秋茶下树率,加大夏秋茶的生产,提高茶叶产量;巩固现有市场,对已有一定知名度的“太极古茶”“金沙贡茶”“乌撒烤茶”等品牌加大生产力度,提高市场占有度。二是强化茶产品科技创新,用工业化理念发展茶产业,加大茶产品开发力度,围绕“茶+”发展战略,科学开发适应新型茶饮消费群体的茶食品、茶饮品、茶医药、茶生化等,不断延长茶产业附加值。三是大力推进茶文旅融合,建设茶康养基地,开发茶旅游商品,积极培育茶观光、茶体验、茶康养等新业态,着力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。

  一是强化机械化生产,大力引进机械化生产设备,围绕田间运转、施肥、修剪、采茶等环节,提高机械使用率,降低人工成本;不断改进加工装备条件,规模化生产茶产品,提高茶叶加工现代化水平。二是提升规模化水平,打造百亿级茶产业,以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,统筹全市茶园管理、加工、销售、品牌打造。如,由毕节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牵头,统筹毕节茶规模化发展,发挥规模效益,提高茶产业产量产值。三是推进标准化研制,加快良种繁育、绿色技术模式推广、提升加工水平,研制行业标准,把加强茶产业标准化生产作为发展茶的重要举措,维护好毕节茶的市场形象和优良品质。

  一是政府要出台政策支持茶产业发展,加大对茶叶行业的财政补贴力度,大力培养龙头企业,鼓励制定种茶制茶有关标准,引导茶产业协会发挥作用,持续整合资源大力推进“贵州贡茶城”茶叶交易市场及贡茶文化产业园建设。二是茶叶龙头企业要积极发挥带动作用,提升茶叶生产技术,加强茶叶数控加工设备的引进与应用,积极巩固已拓展的浙江、福建和对口帮扶城市(广州)等市场,同时扩大绿茶、红茶产品的出口份额,有效拓展东南亚、欧州市场。三是茶园经营主体要做优基地,按照做干净黔茶的要求,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,推行以施有机肥为主的栽培方法,提升茶叶管护水平。